volatile 可以使得在多处理器环境下保证了共享变量的可见性,那么到底什么是可见性呢?
1. 初步认识 volatile
下面这段代码,演示了一个使用 volatile 以及没使用volatile 这个关键字,对于变量更新的影响:
public class VolatileDemo {
private /*volatile*/ static boolean flag = fals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new Thread(() -> {
long i = 0L;
while (!flag) {
i++;
}
System.out.println("count = " + i);
}).start();
System.out.println("Thread is running ... ");
Thread.sleep(1000);
// 在不加 volatile 关键字时,线程并不会停止
flag = true;
}
}
1.1 volatile 的作用
在单线程的环境下,如果向一个变量先写入一个值,然后在没有写干涉的情况下读取这个变量的值,那这个时候读取到的这个变量的值应该是之前写入的那个值。这本来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多线程环境下,读和写发生在不同的线程中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读线程不能及时的读取到其他线程写入的最新的值。
这就是所谓的可见性为了实现跨线程写入的内存可见性,必须使用到一些机制来实现。而 volatile 就是这样一种机制,来保证共享变量在所有线程的更新可见性。
1.2 volatile 关键字如何保证可见性
我们可以使用【hsdis】这个工具,来查看前面演示的这段代码的汇编指令,具体的使用请查看上一篇博客-Mac下hsdis和itwatch下载和使用。
-
输出结果
CompilerOracle: compileonly *VolatileDemo.* Loaded disassembler from /Library/Java/JavaVirtualMachines/jdk1.8.0_162.jdk/Contents/Home/jre/lib/server/hsdis-amd64.dylib Decoding compiled method 0x00000001147a1c50: Code: [Disassembling for mach='i386:x86-64'] [Entry Point] [Verified Entry Point] [Constants] # {method} {0x0000000113f57e90} '<clinit>' '()V' in com.hanlinsir.concurrent.thread06_volatile.VolatileDemo::<clinit>@0 (line 17) ... 0x00000001147a1dfb: nopl 0x0(%rax,%rax,1) 0x00000001147a1e00: jmpq 0x00000001147a1e95 ; {no_reloc} 0x00000001147a1e05: add %al,(%rax) 0x00000001147a1e07: add %al,(%rax) 0x00000001147a1e09: add %bh,0x0(%rdi) 0x00000001147a1e0f: mov %dil,0x68(%rsi) 0x00000001147a1e13: lock addl $0x0,(%rsp) ;*putstatic flag
上面输出的结果中,最后一行,会发现,在修改带有 volatile 修饰的成员变量时,会多一个 lock 指令。lock是一种控制指令,在多处理器环境下,lock 汇编指令可以基于总线锁或者缓存锁的机制来达到可见性的一个效果。
2. 从硬件层面了解可见性的本质
一台计算机中最核心的组件是 CPU、内存、以及 I/O 设备。在整个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中,除了 CPU、内存以及 I/O 设备不断迭代升级来提升计算机处理性能之外,还有一个非常核心的矛盾点,就是这三者在处理速度的差异。
CPU 的计算速度是非常快的,内存次之、最后是 IO 设备比如磁盘。而在绝大部分的程序中,一定会存在内存访问,有些可能还会存在 I/O 设备的访问。
为了提升计算性能,CPU 从单核升级到了多核甚至用到了超线程技术最大化提高 CPU 的处理性能,但是仅仅提升CPU 性能还不够,如果后面两者的处理性能没有跟上,意味着整体的计算效率取决于最慢的设备。为了平衡三者的速度差异,最大化的利用 CPU 提升性能,从硬件、操作系统、编译器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多的优化:
-
CPU 增加了高速缓存
-
操作系统增加了进程、线程。通过 CPU 的时间片切换最大化的提升 CPU 的使用率
-
编译器的指令优化,更合理的去利用好 CPU 的高速缓存
然后每一种优化,都会带来相应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是导致线程安全性问题的根源。为了了解前面提到的可见性
问题的本质,我们有必要去了解这些优化的过程。
2.1 CPU 高速缓存
线程是 CPU 调度的最小单元,线程设计的目的最终仍然是更充分的利用计算机处理的效能,但是绝大部分的运算任务不能只依靠处理器“计算”就能完成,处理器还需要与内存交互,比如读取运算数据、存储运算结果,这个 I/O 操作是很难消除的。
由于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与处理器的运算速度差距非常大,所以现代计算机系统都会增加一层读写速度尽可能接近处理器运算速度的高速缓存来作为内存和处理器之间的缓冲:将运算需要使用的数据复制到缓存中,让运算能快速进行,当运算结束后再从缓存同步到内存之中。
通过高速缓存的存储交互很好的解决了处理器与内存的速度矛盾,但是也为计算机系统带来了更高的复杂度,因为它引入了一个新的问题,缓存一致性。
2.2 什么是缓存一致性
首先,有了高速缓存的存在以后,每个 CPU 的处理过程是:先将计算需要用到的数据缓存在 CPU 高速缓存中,在 CPU进行计算时,直接从高速缓存中读取数据并且在计算完成之后写入到缓存中。在整个运算过程完成后,再把缓存中的数据同步到主内存。
由于在多 CPU 中,每个线程可能会运行在不同的 CPU 内,并且每个线程拥有自己的高速缓存。同一份数据可能会被缓存到多个 CPU 中,如果在不同 CPU 中运行的不同线程看到同一份内存的缓存值不一样就会存在缓存不一致的问题。
为了解决缓存不一致的问题,在 CPU 层面做了很多事情,主要提供了两种解决办法:
- 总线锁
- 缓存锁
-
总线锁和缓存锁
总线锁,简单来说就是,在多 cpu 下,当其中一个处理器要对共享内存进行操作的时候,在总线上发出一个 LOCK#信号,这个信号使得其他处理器无法通过总线来访问到共享内存中的数据,总线锁定把 CPU 和内存之间的通信锁住了,这使得锁定期间,其他处理器不能操作其他内存地址的数据,所以总线锁定的开销比较大,这种机制显然是不合适的。
如何优化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控制锁的保护粒度,我们只需要保证对于被多个 CPU 缓存的同一份数据是一致的就行。所以引入了缓存锁,它核心机制是基于缓存一致性协议来实现的。
-
缓存一致性协议
为了达到数据访问的一致,需要各个处理器在访问缓存时遵循一些协议,在读写时根据协议来操作,常见的协议有MSI,MESI,MOSI 等。最常见的就是 MESI 协议。
MESI 表示缓存行的四种状态,分别是:
-
M(Modify) 表示共享数据只缓存在当前 CPU 缓存中,并且是被修改状态,也就是缓存的数据和主内存中的数据不一致;
-
E(Exclusive) 表示缓存的独占状态,数据只缓存在当前CPU 缓存中,并且没有被修改;
-
S(Shared) 表示数据可能被多个 CPU 缓存,并且各个缓存中的数据和主内存数据一致;
-
I(Invalid) 表示缓存已经失效。
在 MESI 协议中,每个缓存的缓存控制器不仅知道自己的读写操作,而且也监听(snoop)其它 Cache 的读写操作。
对于 MESI 协议,从 CPU 读写角度来说会遵循以下原则:
-
CPU 读请求:缓存处于 M、E、S 状态都可以被读取,I 状态 CPU 只能从主存中读取数据;
-
CPU 写请求:缓存处于 M、E 状态才可以被写。对于 S 状态的写,需要将其他 CPU 中缓存行置为无效才可写;
使用总线锁和缓存锁机制之后,CPU 对于内存的操作大概可以抽象成下面这样的结构。从而达到缓存一致性效果:
-
2.3 总结可见性的本质
由于 CPU 高速缓存的出现使得 如果多个 cpu 同时缓存了相同的共享数据时,可能存在可见性问题。也就是 CPU0 修改了自己本地缓存的值对于 CPU1 不可见。不可见导致的后果是 CPU1 后续在对该数据进行写入操作时,是使用的脏数据。使得数据最终的结果不可预测。
很多同学肯定希望想在代码里面去模拟一下可见性的问题,实际上,这种情况很难模拟。因为我们无法让某个线程指定某个特定 CPU,这是系统底层的算法, JVM 应该也是没法控制的。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无法预测 CPU 缓 存什么时候会把值传给主存,可能这个时间间隔非常短,短到你无法观察到。
最后就是线程的执行的顺序问题,因为多线程你无法控制哪个线程的某句代码会在另一个线程的某句代码后面马上执行。所以我们只能基于它的原理去了解这样一个存在的客观事实。
了解到这里,大家应该会有一个疑问,刚刚不是说基于缓存一致性协议或者总线锁能够达到缓存一致性的要求吗?为什么还需要加 volatile 关键字?或者说为什么还会存在可见性问题呢?
2.4 MESI 优化带来的可见性问题
MESI 协议虽然可以实现缓存的一致性,但是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原因在于各个 CPU 缓存行的状态是通过消息传递来进行的。如 果 CPU0 要对一个在缓存中共享的变量进行写入,首先需要发送一个失效的消息给到其他缓存了该数据的 CPU。并且要等到他们的确认回执。CPU0 在这段时间内都会处于阻塞状态。为了避免阻塞带来的资源浪费。在 cpu 中引入了 Store Bufferes。
CPU0 只需要在写入共享数据时,直接把数据写入到 storebufferes 中,同时发送 invalidate 消息,然后继续去处理其他指令。当收到其他所有 CPU 发送了 invalidate acknowledge 消息时,再将 store bufferes 中的数据数据存储至 cache line中。最后再从缓存行同步到主内存。
但是这种优化存在两个问题:
-
数据什么时候提交是不确定的,因为需要等待其他 cpu给回复才会进行数据同步。这里其实是一个异步操作
-
引入了 storebufferes 后,处理器会先尝试从 storebuffer中读取值,如果 storebuffer 中有数据,则直接从storebuffer 中读取,否则就再从缓存行中读取,storebuffer中读取是否保证读取的正确性。
下面看一个例子:
int value = 1;
boolean isFinish = false;
void exeToCPU0(){
value = 10;
isFinish = true;
}
void exeToCPU1(){
if(isFinish) {
assert value == 10;
}
}
exeToCPU0和exeToCPU1分别在两个独立的CPU上执行。假如 CPU0 的缓存行中缓存了 isFinish 这个共享变量,并且状态为(E)、而 Value 可能是(S)状态。
那么,CPU0 在执行的时候,会先把 value=10 的指令写入到storebuffer中。并且通知给其他缓存了该value变量的 CPU。在等待其他 CPU 通知结果的时候,CPU0 会继续执行 isFinish=true 这个指令。而因为当前 CPU0 缓存了 isFinish 并且是 Exclusive 状态,所以可以直接修改 isFinish=true。
这个时候 CPU1 发起 read操作去读取 isFinish 的值可能为 true,但是 value 的值不等于 10。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认为是 CPU 的乱序执行,也可以认为是一种重排序,而这种重排序会带来可见性的问题。
这下硬件工程师也抓狂了,我们也能理解,从硬件层面很难去知道软件层面上的这种前后依赖关系,所以没有办法通过某种手段自动去解决。所以硬件工程师就说: 既然怎么优化都不符合你的要求,要不你来写吧。
所以在 CPU 层面提供了 memory barrier(内存屏障)的指令,从硬件层面来看这个 memroy barrier 就是 CPU flush store bufferes 中的指令。软件层面可以决定在适当的地方来插入内存屏障。
2.5 CPU 层面的内存屏障
什么是内存屏障?
从前面的内容基本能有一个初步的猜想,内存屏障就是将 store bufferes 中的指令写入到内存,从而使得其他访问同一共享内存的线程的可见性。X86 的 memory barrier 指令包括 lfence(读屏障)、 sfence(写屏障)、 mfence(全屏障)。
-
Store Memory Barrier(写屏障) 告诉处理器在写屏障之前的所有已经存储在存储缓存(store bufferes)中的数据同步到主内存,简单来说就是使得写屏障之前的指令的结果对屏障之后的读或者写是可见的。
-
Load Memory Barrier(读屏障) 处理器在读屏障之后的读操作,都在读屏障之后执行。配合写屏障,使得写屏障之前的内存更新对于读屏障之后的读操作是可见的。
-
Full Memory Barrier(全屏障) 确保屏障前的内存读写操作的结果提交到内存之后,再执行屏障后的读写操作有了内存屏障以后,对于上面这个例子,我们可以这么来改,从而避免出现可见性问题。
int value = 1;
boolean isFinish = false;
void exeToCPU0(){
value = 10;
storeMemoryBarrier(); // 伪代码,强制CPU0将value=10写入到主内存
isFinish = true;
}
void exeToCPU1(){
if(isFinish) {
loadMemoryBarrier(); // 伪代码,强制CPU1从主内存中读取数据;
assert value == 10;
}
}
总的来说,内存屏障的作用可以通过防止 CPU 对内存的乱序访问来保证共享数据在多线程并行执行下的可见性。但是这个屏障怎么来加呢?
回到最开始我们讲 volatile 关键字的代码,这个关键字会生成一个 Lock 的汇编指令,这个指令其实就相当于实现了一种内存屏障。
这个时候问题又来了,内存屏障、重排序这些东西好像是和平台以及硬件架构有关系的。作为 Java 语言的特性,一次编写多处运行。我们不应该考虑平台相关的问题,并且这些所谓的内存屏障也不应该让程序员来关心。
3. JMM
JMM 全称是 Java Memory Model. 什么是 JMM 呢?
通过前面的分析发现,导致可见性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缓存以及重排序。 而 JMM 实际上就是提供了合理的禁用缓存以及禁止重排序的方法。所以它最核心的价值在于解决可见性和有序性。
JMM 属于语言级别的抽象内存模型,可以简单理解为对硬件模型的抽象,它定义了共享内存中多线程程序读写操作的行为规范:
在虚拟机中把共享变量存储到内存以及从内存中取出共享变量的底层实现细节。
通过这些规则来规范对内存的读写操作从而保证指令的正确性,它解决了 CPU 多级缓存、处理器优化、指令重排序导致的内存访问问题,保证了并发场景下的可见性。
需要注意的是,JMM 并没有限制执行引擎使用处理器的寄存器或者高速缓存来提升指令执行速度,也没有限制编译器对指令进行重排序,也就是说在 JMM 中,也会存在缓存一致性问题和指令重排序问题。只是 JMM 把底层的问题抽象到 JVM 层面,再基于 CPU 层面提供的内存屏障指令,以及限制编译器的重排序来解决并发问题。
JMM 抽象模型分为主内存、工作内存:
- 主内存是所有线程共享的,一般是实例对象、静态字段、数组对象等存储在堆内存中的变量。
- 工作内存是每个线程独占的,线程对变量的所有操作都必须在工作内存中进行,不能直接读写主内存中的变量,线程之间的共享变量值的传递都是基于主内存来完成。
Java 内存模型底层实现可以简单的认为:
通过内存屏障(memory barrier)禁止重排序,即时编译器根据具体的底层体系架构,将这些内存屏障替换成具体的 CPU 指令。对于编译器而言,内存屏障将限制它所能做的重排序优化。而对于处理器而言,内存屏障将会导致缓存的刷新操作。比如,对于 volatile,编译器将在 volatile 字段的读写操作前后各插入一些内存屏障。
3.1 JMM 如何解决可见性有序性问题
简单来说,JMM 提供了一些禁用缓存以及进制重排序的方法,来解决可见性和有序性问题。这些方法大家都很熟悉:volatile、synchronized、final;
3.2 JMM 如何解决顺序一致性问题
3.2.1 重排序问题
为了提高程序的执行性能,编译器和处理器都会对指令做重排序,其中处理器的重排序在前面已经分析过了。所谓的重排序其实就是指执行的指令顺序。编译器的重排序指的是程序编写的指令在编译之后,指令可能会产生重排序来优化程序的执行性能。
从源代码到最终执行的指令,可能会经过三种重排序:
其中,2 和 3 属于处理器重排序。这些重排序可能会导致可见性问题。编译器的重排序,JMM 提供了禁止特定类型的编译器重排序。
处理器重排序,JMM 会要求编译器生成指令时,会插入内存屏障来禁止处理器重排序。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程序都会出现重排序问题。编译器的重排序和 CPU 的重排序的原则一样,会遵守数据依赖性原则,编译器和处理器不会改变存在数据依赖关系的两个操作的执行顺序,比如下面的代码:
a=1; b=a;
a=1;a=2;
a=b;b=1;
这三种情况在单线程里面如果改变代码的执行顺序,都会导致结果不一致,所以重排序不会对这类的指令做优化。这种规则也成为 as-if-serial。不管怎么重排序,对于单个线程来说执行结果不能改变。比如:
int a=2; //1
int b=3; //2
int rs=a*b; //3
1 和 3、2 和 3 存在数据依赖,所以在最终执行的指令中,3 不能重排序到 1 和 2 之前,否则程序会报错。由于 1 和 2不存在数据依赖,所以可以重新排列 1 和 2 的顺序。
3.2.2 JMM 层面的内存屏障
为了保证内存可见性,Java 编译器在生成指令序列的适当位置会插入内存屏障来禁止特定类型的处理器的重排序,在 JMM 中把内存屏障分为四类:
屏障类型 | 指令示例 | 备注 |
---|---|---|
LoadLoad Barriers | load1; LoadLoad;load2 | 确保load1数据的装载优先于load2及所有后续装载指令的装载 |
StoreStore Barriers | store1;storestore;store2; | 确保store1数据对其他处理器可见优先于store2及所有后续存储指令的存储 |
LoadStore Barriers | load1;loadstore;store2; | 确保load1数据装载优先于store2以及后续的存储指令刷新到内存 |
StoreLoad Barriers | store1;StoreLoad;load2 | 确保store1数据对其他处理器变得可见,优先于load2及所有后续装载指令的装载;这条内存屏障指令是一条全能型指令屏障) |
3.3 HappenBefore
它的意思表示的是前一个操作的结果对于后续操作是可见的,所以它是一种表达多个线程之间对于内存的可见性。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在 JMM 中,如果一个操作执行的结果需要对另一个操作课件,那么这两个操作必须要存在happens-before 关系。这两个操作可以是同一个线程,也可以是不同的线程。
- JMM 建立的 happen-before 规则
class VolatileExample {
int a = 0;
volatile boolean flag = false;
public void writer() {
a = 1; // 1
flag = true; // 2
}
public void reader() {
if (flag) { // 3
int i = a; // 4
}
}
}
-
一个线程中的每个操作,happens-before 于该线程中的任意后续操作; 可以简单认为是 as-if-serial。单个线程中的代码顺序不管怎么变,对于结果来说是不变的顺序规则表示 1 happenns-before 2; 3 happens before 4;
- volatile 变量规则,对于 volatile 修饰的变量的写的操作,一定 happen-before 后续对于 volatile 变量的读操作;根据 volatile 规则,2 happens before 3;
- 传递性规则,如果 1 happens-before 2; 3happens before 4; 那么传递性规则表示: 1 happens-before 4;
- start 规则,如果线程 A 执行操作 ThreadB.start(),那么线程 A 的 ThreadB.start()操作 happens-before 线程 B 中的任意操作;
- join 规则,如果线程 A 执行操作 ThreadB.join()并成功返回,那么线程 B 中的任意操作 happens-before 于线程A ,直至从 ThreadB.join()操作成功返回。
- 监视器锁的规则,对一个锁的解锁,happens-before 于随后对这个锁的加锁;
4. 学习后思考:
-
volatile 能使得一个非原子操作变成原子操作吗?为什么?
答:不能。Java中只有对基本类型变量的赋值和读取是原子操作,如i = 1的赋值操作,但是像j = i或者i++这样的操作都不是原子操作,因为他们都进行了多次原子操作,比如先读取i的值,再将i的值赋值给j,两个原子操作加起来就不是原子操作了。
所以,如果一个变量被volatile修饰了,那么肯定可以保证每次读取这个变量值的时候得到的值是最新的,但是一旦需要对变量进行自增这样的非原子操作,就不会保证这个变量的原子性了。
-
哪些场景适合使用Volatile?
参考博客:https://blog.csdn.net/vking_wang/article/details/9982709
-
状态标志
volatile boolean shutdownRequested; ... public void shutdown() { shutdownRequested = true; } public void doWork() { while (!shutdownRequested) { // do stuff }
-
一次性安全发布(one-time safe publication)
// 注意volatile!!!!!!!!!!!!!!!!! private volatile static Singleton instace;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第一次null检查 if(instance == null){ synchronized(Singleton.class) { //1 //第二次null检查 if(instance == null){ //2 // 某个线程可能会获得一个未完全初始化的实例 instance = new Singleton();//3 } } } return instance; }
-
独立观察(independent observation)
public class UserManager { public volatile String lastUser; //发布的信息 public boolean authenticate(String user, String password) { boolean valid = passwordIsValid(user, password); if (valid) { User u = new User(); activeUsers.add(u); lastUser = user; } return valid; } }
-
volatile bean 模式
// volatile bean 模式的基本原理是:很多框架为易变数据的持有者(例如 HttpSession)提供了容器,但是放入这些容器中的对象必须是线程安全的。 // 在 volatile bean 模式中,JavaBean 的所有数据成员都是 volatile 类型的,并且 getter 和 setter 方法必须非常普通——即不包含约束! @ThreadSafe public class Person { private volatile String firstName; private volatile String lastName; private volatile int age; public String getFirstName() { return firstName; } public String getLastName() { return lastName; }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public void setFirstName(String firstName) { this.firstName = firstName; } public void setLastName(String lastName) { this.lastName = lastName;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this.age = age; } }
-
开销较低的“读-写锁”策略
@ThreadSafe public class CheesyCounter { // Employs the cheap read-write lock trick // All mutative operations MUST be done with the 'this' lock held @GuardedBy("this") private volatile int value; //读操作,没有synchronized,提高性能 public int getValue() { return value; } //写操作,必须synchronized。因为x++不是原子操作 public synchronized int increment() { return value++; } }
-
-
如果对一个数组修饰volatile,是否能够保证数组元素的修改对其他线程的可见?为什么?
答:不能。volatile的数组只针对数组的引用具有volatile的语义,而不是它的元素。
private static volatile Object[] tabs = new Object[10];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abs[0]=1; // 看汇编语句,此处没有lock tabs=new Object[10];// 看汇编语句,此处有lock }
微信扫描二维码
(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鲁先生-hanlinsir)